1.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指法有哪些?

2.二胡曲《二泉映月》表达了什么情怀

3.二胡二泉映月教程

4.二胡二泉映月指法教学

5.二泉映月为什么十级

6.二胡十大名曲的二泉映月

二胡大师宋飞演奏的二胡二泉映月_二胡二泉映月

有的二胡爱好者很讨厌二泉映月是因为《二泉映月》比较悲伤。《二泉映月》是阿炳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的,有着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音符,《二泉映月》使有的二胡爱好者听后很伤心,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所以有的二胡爱好者很讨厌二泉映月是因为《二泉映月》比较悲伤。

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指法有哪些?

《二泉映月》是阿炳创作的。

《二泉映月》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创作背景:

阿炳原为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巨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和丝竹乐等乡土音乐的熏陶,对音乐非常喜爱。在父亲的教习下,他十六七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并能正式参加道教法事音乐的演奏活动。

年过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转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随后患上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便流落街头卖艺,生活十分贫困。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的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

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通过音乐揭露当时的黑暗。他把自己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胡曲《二泉映月》表达了什么情怀

以下是《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的简谱。该曲属G调,但定弦为(1 5)弦,曲谱及练习说明如下:

一、《二泉映月》曲用四个把位进行演奏,如:

..全曲一开始是在第一把位上拉奏。

..第5小节至第7小节的第1-2拍是在第三把位上演奏。

..第7小节的第三拍开始则进入了第七把位。

..第74小节的第二拍开始则进入了第十把位。

....

在全谱中,各把位的标注都十分明确。在上图的示例上,可以找到相应的把位。

曲中用多种换把手法,如“空弦换把”、“滑指换把”、“移指换把”、“跳指换把”等(不会的可以翻阅我之前发的文章)。

二、《二泉映月》曲中用的滑指手法

1、食指小三度滑指

曲中第5-6小节中,用食指上扩的手法实现“小三度滑指”。练习时左手定位在第三把位 ,即食指在滑行过程中把位并没有改变。

注:第5小节中的“6-1`”(*1处)是食指上行小三度的滑音,滑音要恰到好处。在第6小节第一拍中的“1`-6”(*2处)是食指下行小三度的滑音,滑行效果要明显些。而接下去的下行小三度的滑音(*3处),滑音有所减淡,稍带即可。

“小三度同指滑指”可分为:“上行小三度同指滑指”和“下行小三度同指滑指”。《二泉映月》曲中用“虎口固定”的滑指方式。这种滑指是“定把滑指”手法。

2、无名指小三度滑指

在第35小节(*1处)用无名指下扩的手法实现“小三度滑指” 。这时,无名指滑行时虎口要稳定在第七把位上。

3、复滑音

第8小节第一拍的两个音(*1处)是一种“复滑音”的技法。“复滑音”是将两种滑音混合运用在一起的一种滑音方式,它属于“连线滑指”。“连线滑指”中的音要一弓拉奏。

三、“小三度食指滑指”的手法,可以用下图的练习方式。

四、指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二泉映月》曲中的“5”音用多种手法演奏:

在第49小节中就用了三种按“5”音的手法:

--中指按指的手法(*1处)

--用小指按内弦(*2处)

--用外空弦音(*3处)

外空弦音用“带起”的手法实现

第11等小节用左手指“带起”的手法。具体技法是:

左手食指按完第一、二拍后离弦时,把弦轻轻一搔,带出第三拍中的“5”空弦音(*1处)。在带起之前的瞬间,右手弓子要贴在内弦上,这样带起的“5”音才有一定的音质和音量。另外,一般是用食指、中指或无名指带音。

注:这个带出的空弦“5”音,不是用弓子擦弦发音,也不用拨弦发音的手法。带起音的轻重,要根据需要来决定。本谱共有七处用了“带起”的手法。

注:有的版本是用左手指勾外弦(拨弦)的手法实现上谱中的外空弦“5”音。

《二泉映月》曲中“6”音的颤音

第3小节第三拍中的“6”音,本谱用“小二度”颤音的手法(*1处)。这个颤音奏成“6b76b7”比奏成“6767”好听得多。

五、其它方面

要掌握谱中:变化音“#4”、重音符“<”,逗号符(乐句停顿、换气)、颤弓符、顿弓符、延长符等在乐句中的作用。

本曲尾用“拉-拉-推”的弓法。可以利用曲尾前一小节未休止符的间隙,调整好曲尾的弓段,从而拉好最后的三个音。弓法的运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弓段分配方面的技巧,学问非常深。不同版本的弓指法也有所差异。

二胡二泉映月教程

《二泉映月》表达的情怀分别是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在众多的演奏形式中,人们对《二泉映月》的内涵把握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倾听《二泉映月》是畅快的,融入其中后,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弥珍,回味悠长。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不仅流露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而且寄托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全曲将主题进行时而沉静,时而躁动的变奏,使得整首曲子时而深沉,时而激扬,同时随着音乐本身娓娓道来的陈述、引申和展开,使阿炳所要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深刻地展开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豁达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二胡二泉映月指法教学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二胡二泉映月的教程:

1、弦位调整:将二胡放在腿上,左手托住琴颈,右手持弓。将二胡的四根弦依次调为C、G、D、A,从高音到低音。

2、手指位置:左手的拇指放在琴颈的背面,其余四个手指分别按在C、G、D、A弦上。右手持弓,弓毛朝下。

3、左手指法:开始演奏时,左手的第二个指节(离指尖最远的部分)应该按在琴弦上,这样可以产生独特的滑音效果。在演奏过程中,根据乐曲的要求,可以使用左手的滑音、把弩、打、按、轻拨等各种技巧,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4、右手弓法:右手持弓,将弓毛放在C弦和G弦之间,稍微倾斜。演奏时,用整个臂部的力量控制弓的速度、力度和音色。弓毛的使用应根据音乐的需要,可以使用顶弓、拉弓、抹弓、颤弓等技巧,使乐曲更加生动饱满。

5、节奏和音准:在演奏二泉映月时,注意准确地掌握节奏和音准。可以通过与录音或者其他演奏家的对比来提高自己的音乐表达和技巧。

二胡介绍

1、造型和构造:二胡由漆木制成的共鸣箱、二十一根弦(现代常用)以及由马尾或者马鬃制成的弓组成。共鸣箱上部为两个与弦平行的F声孔,下部为音频输出孔。弓是由弓杆、琴弓领、弓毛和青橡皮筋等部分组成。

2、弹奏技巧:演奏二胡的技巧包括拨、顶、拉、抹、跨、按、轻拨等。演奏者使用弓奏出美妙的旋律,并通过左手在弦上按弦不同位置,产生不同音高和音色。

3、音色特点:二胡的音色柔美而富有表情,具有特殊的情感表达力。它可以表达出悲壮、婉转、欢快、抒情等不同的情绪。

二泉映月为什么十级

二胡二泉映月指法教学如下:

1、八度滑音指法

八度滑音是制造和弦效果的关键。在演奏时,需要快速滑动一个音符到它的8度高音或低音,再返回原始音符。

2、垫指

“垫指”是一种指法,它要求弹奏者使用不同的手指同时拨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弦。这种指法能够产生出和谐的音响,有助于表现出音乐的美感。

3、爆弓

爆弓是指放开二胡弓,使其高速向下扫过所有的弦。它是二泉映月曲中常用的技巧,能够产生出明亮、激烈的音效。

通过练习这些基本的指法,初学者可以为二泉映月的演奏做好准备。

掌握“二泉映月”的演奏技巧的步骤

1、慢速练习

刚开始,建议学生在慢速下练习“二泉映月”的演奏技巧。这样可以逐渐习惯和掌握相应的指法,并且不至于出现过多的错误。

2、练习节奏

二泉映月的曲调较为自由,演奏自然而流畅。练习中,可以将曲速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较快、中等、较慢、非常慢,以逐渐强化节奏感。

3、独奏以及合奏

二泉映月不仅可以独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合奏的基础是音调的准确性、配合的默契和细微的演奏技巧。因此,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紧密地合拍,在演奏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了解二胡基本指法

首先,了解一下二胡的基本指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基本的指法是“拉”,这是指拨动弦角,让弦发出声音。还有一种常用的指法是“推”,这是指在拇指和食指之间夹住弦,并向上或向下推动。

二胡十大名曲的二泉映月

演奏难度比较高。《二泉映月》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作品,传统二胡演奏曲目之一,作曲者是清朝乐师江城子。这首曲子被认为是二胡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的体现,演奏难度相对较高,因此被评定为十级乐曲之一。

《二泉映月》是汉族民族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曲中二泉,即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华彦钧(阿炳)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家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人生。作者运用二胡五个把位的演奏,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流露出压抑悲怆的情调,继短小的引子后,旋律呈微型流动,恰似作者端坐在泉边沉思往事。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出现六次,它从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而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各种技法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挥发。此曲缠绵情深,如泣如诉,具有深厚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大江南北广泛流传,深受喜爱。